材料:
每天清晨,都会有一班特殊的列车,穿过昏暗的黎明与渐亮的晨光,从郊外开进即将忙碌起来的城市中心地带。
这班列车是C市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至民安大道方向的首班车,因为主要乘客是来自C市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,他们都背着装满红薯叶、辣椒、韭菜等新鲜蔬菜的背篓,所以这班列车也被称为“背篓专列”。
近段时间,这趟“背篓专列”在各大平台火爆出圈,“坐着地铁去卖菜”被众多网友称为城市快速发展中的“人间烟火气”。菜农进城卖菜原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,为何这种现象的载体变成了轨道交通就能“刷屏”网络?日前,C市《当代党员》杂志“民生”专栏工作人员小刘一行3人专门乘坐了一次“背篓专列”,以下是小刘的日志:
2月27日,我们凌晨5点便从市区出发前往菜农们集中搭车的起点——石船站。我们到的时候,菜农们已在排队等待过安检了,因为背篓重,东西比较多,工作人员并没有要求他们将背篓放到安检传送带上,而是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进行安检。看到年纪大、行动缓慢的老人,他们会时不时搭把手,或引导他们乘坐无障碍电梯。
“菜农一般是赶早摘的新鲜蔬菜,难免沾有露水或雨水,是否会因此带来不便甚至被拒绝上车?”我们问安检人员。“抛洒滴漏,造成地面湿滑,影响清洁,这是难免的。就算没有他们,有时候也有这些问题。如果带上车的菜有气味、汁水,弄脏车厢,工作人员也会上前处理。”安检人员回答道。
6点30分,列车准时到站,菜农们熟练地进入车厢,将自己的背篓、菜篮放置在中间空道处后,便在就近的位置坐下。
我们找了挨着他们的空位坐下,正纳闷为何大家都聚在人比较多的这几节车厢。身旁的老人解释,“不懂了吧?坐在一块儿,大家好聊天,顺便了解一下最近卖菜的行情和收获。而且这样也免得挤到其他乘客,影响别人出行。”
看我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,笑问是不是来采访他们的。
“对呀!我们今天要是没赶上这班车是不是就遇不上你们了?”我们问。
“卖菜要赶早,那自然要赶首班车。”老人说。
老人叫樊军,家住石船镇安置小区。孩子在外地安了家,但老樊过不惯外地生活,也舍不得自家田地,便和妻子留在了家中。家人劝他不要下地干活,他总说:“趁现在身子还结实,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嘛!”
石船镇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菜,种得多了,吃不完,镇上也不好卖。去年1月起,老樊便开始进城卖菜。当时,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还没开通,老樊和其他菜农得先赶到镇上的公交车站,然后换乘3、4次才能到达市区的菜市场,单程需耗时近4小时。现在,老樊一般选择在洋河卖菜。他每天准时乘上4号线再换乘1次就能抵达洋河,只需70来分钟。
在列车上,老樊感到很放松,因为车厢比公交车车厢更宽敞,不会因为背篓菜篮挡其他乘客的路而遭“嫌弃”,也不用总是担心绊倒别人,带来安全隐患。“我以前做梦都想坐地铁去城里卖菜!”老樊对我们说。“我们是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了。以前我们在镇上卖菜,人少,卖得慢,价格也低。同样的空心菜,在镇上1斤才1.5元,到了市区能卖3元,两三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大篓,回家还能赶上吃午饭。”和老樊住一个小区的老陈感叹道,他性格外向,见着谁都要搭上两句话。
对身处市区的人来说,石船站是轨道交通4号线上运行的倒数第一站,但对这群郊区菜农来说,这是通往市区的第一站。这些菜农大多年事已高,他们有着浓厚的口音,有的雨衣早已陈旧,衣摆上挂着碎片;有的因为自身听力退化,谈话时嗓门儿难免大些。他们的背篓宽大,让本就窄的车里显得更加拥挤……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愉快地搭着地铁去城里卖菜。如果说轨道交通的发展让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得以更好地连接。那么真正地激活城市的神经末梢,让城市有张力和灵性的,则是在轨道交通上流溢的无限暖意。
当我们提及这趟“背篓专列”刷屏各大媒体时,坐在对面的一位乘客回应道,“我也看到了,有很多人都在点赞,有些外地人还说要来打卡,体验一把背着背篓乘坐地铁去卖菜的生活。我们的地铁这下出名了。”说话间,她很热情地给我们展示网友在某视频平台上的留言。其中一条写道:“这波操作值得点赞。文明之所以文明,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,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。”“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有道理,我听说有些地方是不允许菜农背着背篓上地铁的,说是怕弄脏地面,影响乘客观感和行车安全,又说是怕占座位、霸座,引起矛盾。但是公共交通本来就是为群众提供方便的,允许菜农乘坐地铁出行,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,也让我们在市区就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。”与她同行的乘客附和道。
题目:
“材料”中提到:“文明之所以文明,就是因为它既容纳了现代的行为方式,也包容了传统的生活习惯。”请深入思考这句话,参考给定资料,联系实际,自选角度,自拟题目,写一篇文章。(40分)
要求:
(1)观点明确,见解深刻;
(2)参考给定资料,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;
(3)思路清晰,语言流畅;
(4)字数1000~1200字。
参考范文:
《包容传统与现代,共筑文明之城》
在时代的浪潮中,现代文明如璀璨星辰般闪耀,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;而传统生活习惯则似涓涓细流,流淌在岁月长河中,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人间的烟火气。正如 C 市那趟被称为 “背篓专列” 的轨道交通列车所展现的一样,文明之所以文明,在于它既能容纳现代的行为方式,也能包容传统的生活习惯,唯有如此,方能共筑和谐、温暖且充满活力的文明之城。
现代行为方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,它代表着高效、便捷与科技的力量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轨道交通等现代交通方式应运而生,它们如同城市的脉络,将各个区域紧密相连,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,生活更加便利。在 C 市,轨道交通 4 号线的开通,极大地缩短了菜农们进城卖菜的时间,从曾经耗时近 4 小时的多次换乘,到如今只需 70 来分钟的便捷出行,这便是现代交通方式带来的改变。它不仅改变了菜农们的生活节奏,也让城市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,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。
然而,文明的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现代的高效与便捷,还应包容那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生活习惯。菜农们背着装满新鲜蔬菜的背篓乘坐地铁进城卖菜,这一传统的生活场景在现代都市的轨道交通中上演,看似有些 “格格不入”,实则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。这些菜农们大多年事已高,他们带着浓厚的口音,穿着陈旧的雨衣,背着宽大的背篓,虽然可能会让车厢显得有些拥挤,可能会有抛洒滴漏的情况,但这正是他们多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,是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。
容纳现代行为方式与包容传统生活习惯并非相互对立,而是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。一方面,现代行为方式为传统生活习惯的延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。比如轨道交通的发展,使得菜农们能够更轻松地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运往城市售卖,既保障了他们的生计,也让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新鲜实惠的农产品,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互利共赢。另一方面,传统生活习惯也为现代文明注入了温情与活力。菜农们在车厢里相互交流卖菜行情,他们的热情、质朴与勤劳,让乘坐地铁的乘客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,也让这座城市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,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类似的场景。一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电商平台的助力下得以传承和发展,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,又借助现代营销手段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;一些地方的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,吸引了大量游客,既弘扬了传统文化,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这些都充分证明了,只有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,文明才能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要实现文明对现代与传统的包容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。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政策,就像 C 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对菜农们的贴心服务一样,在保障公共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,为传统生活习惯的延续提供便利条件。社会各界也应树立正确的文明观,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,摒弃偏见与歧视。而作为个体,我们则应学会换位思考,理解他人的处境,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。
总之,文明是一座包容万象的大厦,现代行为方式是其坚固的基石,传统生活习惯则是其精美的装饰。只有当我们既能容纳现代的高效便捷,又能包容传统的人间烟火,才能真正构建起一座温暖、和谐、充满活力的文明之城,让文明之花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中绽放得更加绚烂。